节气里的苏州——立夏:小荷才露尖尖角
我必须说清楚
今夏最美的一刻
是它犹豫的瞬间
这一天,
我们宜食蔬果和粗粮
调养渐长的阳气。
这一天的清晨,风穿过青石
心中的惊雷没有响起。
这一天的午后
小麦扬花灌浆,油菜从青变黄
我们喝下第一口消暑之水
薅除满月草,打开经年的藏冰
坚硬而凛冽。南风鼓噪
坂坡渐去,你无需命名
这一白亮的现象。就像一条直线
就像平躺的春光,你无法测度它
从左到右的深度。你无需测度
……
——吴少东《立夏书》
【万物之长】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 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 即“大”,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 大了。每年到了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 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战国 末年就已经确立了“立夏”这个节气。立夏是青蛙蹦、蝉始鸣、满眼绿色葱茏。
在《礼记·月令》中,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 这时节,万物生长处于旺盛期。明人高濂《遵 生八牋》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 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 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 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 之说。在经历了一整个春天的蛰伏和孕育, 万物在夏日的召唤下,纷纷开始崭露头角, 活动筋骨,呼吸空气,汲取养料。
【新荷出水】
春意阑珊处,立夏款款来。仿佛一夜之间,夏日当归,扑面而来。梅子、樱桃和芭蕉,绿槐、高柳和新蝉,蜂蝶、乱蛙和小荷 ,熏风、树荫和清泉。诗文中的立夏,文艺又闲适。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
【宋】朱翌
百忧不到酒三行,万事尽休棋一枰。
梅子未黄先着雨,樱桃欲熟正防莺。
忽惊夏向明朝立,便恐春从此地更。
数蝶飞来花寂寞,乱蛙鸣处水纵横。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风味绵延】
立夏是万物的“成物礼”。“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人们便有许多新鲜的食俗。苏州有饯春筵、李酒会、七家茶等立夏食俗。
饯春筵
“饯春筵”意为饯春迎夏,三鲜是“饯春筵”上的必备之物。地三鲜——蚕豆、蒜苗、苋 菜;树三鲜——香椿、梅子、樱桃;水 三鲜——是鲥鱼、刀鱼、河豚。其中青蚕豆更是 不可少的尝新食品,清代苏州诗人尤侗有《兰花豆》诗为证:“本来种 豆向南山,一旦熬成九畹兰,莫笑吴侬新样 巧,满盘都作楚骚看。”
七家茶
夏天是高温潮湿的季节,为防止“疰夏” 之疾(夏天不适应症),人们提前在立夏日 进行饮食的预防保健。“七家茶”则是以各 式细果(桃片、麦片、蚕豆、青梅、枣子等 七样吃食)烹煮雨前茶,而且这七样吃食是 从左邻右舍乞讨而来,故称“七家茶”,也 称“立夏茶”。“七家茶”除给自己孩子以 外,还馈送给乡邻。
李酒会
“李酒会”是一些文人雅士、闺阁女伴 相约聚会,作诗吟唱,品尝李子酒
苏州也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 “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 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自己尝食。立夏之后,苏州人就开始品尝各 种时鲜食品,乌米饭也是其中之一。
【古风犹存】
苏州人在立夏有许多特有的习俗,如乘风 凉、称体重、制作萤火虫灯等。
萤火虫灯
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结束,天气 开始炎热,宜静养。人们会制作萤火虫灯,别有
情趣。用完整的鸭蛋壳作灯具,外粘贴五彩纸, 作成鱼状,然后通过小孔将萤火虫放入鸭蛋 壳内,萤火虫在蛋壳中闪闪发光。这种萤火 虫灯,专供小儿嬉玩。
乘风凉
苏州人还有纳凉的习俗,称为“乘风凉”。 人们乘船聚于桥洞、水边,或到寺观,玩各 种牌戏 ;有以观赏各种民间曲艺作为消暑 的方式,有自相比试的清唱,有盲人男女的 弹唱,有演说古今故事的说书。人们将乘凉 变成一种休闲娱乐
斗蛋
苏州 城乡都会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更有人会加 上粽叶添香润色,煮出苏州特有的“立夏蛋", 并用彩线编织蛋网,挂在孩子胸前或蚊帐上。 孩子们则以斗蛋游戏作乐,相互碰擦并以蛋 壳坚而不碎者为赢家。
从繁花似锦到了绿意天涯,
仿佛就是一瞬间,
夏天就这样来了。
那些如约而至的夏讯,
在这个季节喷薄成海,
万物盛装打扮,
赶赴一场盛夏光年。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